[31] 赵汀阳:《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第64页。
45 参见梁漱溟,同注1,页138。此外,根据唐君毅的说法,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对于父母本身来说也有积极的道德意义。
《旧约圣经》中十诚的第四诫 28要求人们孝敬父母,因此孝敬父母是上帝给人的诫命。古语有云: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36 唐君毅,同注21,页83、104。它应当保障家庭所有成员的权利。48在大同世界里,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49,人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 50。
(二)上面提到,《世界人权宣言》肯定家庭是天然的和基本的社会单元,这个关于家庭的天然性的观点,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不谋而合。14关于这五种关系中的相互义务,《礼记》提出了十义: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人神不能直接沟通,上天不直接决定某人的命运,只通过自然现象做启示。
所以墨家将来自众人的认识和共识称为原。最后大家再在宪政制度下,各自按照自己对宪政和理想社会的理解进行博弈。由于先秦墨家实际主张民选然后禅让。认为老百姓是禽兽,怎么可能开出民立法呢。
这是说杀盗并不是要杀盗这个人,而是要除去盗这个行为对人们的伤害。在墨家无知论和经验论前提下,我们再看墨家的法天。
然后是社团维权、提供精神归属等经验。两种教民的性质有着根本的差别。用勤俭去表述墨家关于劳动的认识仍然不足够。②皆天臣、兼相爱、交相利、不相攻、志功为辩的天志学说,从理论上否定君王比众人高出一等。
而结社是宪政的制度内容之一。所以笔者总结墨家的法治目标是通过除害沮恶而达至保障各类人等和社会秩序的目的。置立诸侯的原因是天子不可能搞清楚天下人各自的义,所以要划分诸侯国。除了被墨子引用的上天之外,不再另外增加天志内容。
另外我们还会发现先秦墨家相比文化更为重视制度的作用。其中省官职则表明墨家还要限制政府官员的数目,这正是限政的第三大内容。
对博爱、合作、互不侵犯(非强制)、勤俭劳动、多样性社会的信仰。当今国人在儒家氛围中时间太长,滥用仁法概念。
可见墨家明确地偏向除害--消极自由的法治观点。《墨子》书中内容经历比较长的发展时间,却具有高度的逻辑一贯性,说明《墨子》必然出自很严格的论辩、论证,只将各分支共同同意的内容写入书中。本祖就需要找到先人之所以有那个义的原因,然后因应原群实做出适应性变化。符合共义的就是善,破坏共义的就是恶。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害之中取其小,不得已也……不得已而欲之,非欲之也,非杀臧也。
七患之所当,国必有殃」。坚持法治的墨家、言必信行必果极重视履行契约的墨家巨子,接受不合法的宽宥就丢人丢到家了。
⑷、皆天臣:「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在存亡问题上才能舍弃自己。
有论文甚至论证墨家是最早的跨国公司雏形。《尚同》篇所言「上下通察」,则是透明政府的制度主张,也是责任伦理的体现。
墨家非攻天志的论证过程本就是典型的三段论:由于人与人不能相害,(国类似于一个人),所以国与国之间也不应该相攻。先秦墨家组织具有高度的独立意识,甚至被说成严密组织。笔者的理由是:三者中法治有法天、贵义建政天志支持。董仲舒的天道根本就不是秋风所说的天道宪政主义规划,而是一种通过绩效合法性直达神圣合法性的意识形态规划。
当今社会除了一些儒生之外,不会有人再引导人们开倒车(激进也可能变成倒车效果),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自信。司法独立则体现在要求不去干涉官员司法。
君子之所履,也就是《尚同》所说天子要带头遵从法律,执行法律。这段话是《尚同》篇的另一种表述呀。
二、先秦墨家思想对宪政的信仰、信念支持1、先秦墨家学说以人格平等和善恶体认能力的平等性为基础先秦墨家学说的「天为贵、天为知而已矣」、人皆偏观的无知论和经验论,已经将人格平等和善恶体认能力的平等置于上天信仰之中。执法过程之仁,就是执法过程要上下通察--透明,不能酷刑逼供等
虽然笔者关注的是近代教会内部关于耶墨衡论的范式转移及其探讨,但是不代表耶墨衡论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中国基督徒知识分子、儒家知识分子、自由知识分子手中。梵蒂冈第二次会议之后,天主教承认世界各大宗教都普遍地存在一丝真理,这亦是前设地承认了普遍恩典之光同样平等地光照基督宗教之外的文明体。当然,拥有一丝真理并不代表拥有一丝神性,对话的过程同样应该允许择善固执,这也是卡尔.巴特的新正统神学理论中以基督为中心的护教神学基础。充量地兼容,是一个容纳多元性的平台,而不企图建立某种足以代表中国的神学学派。
儒耶对话的学术成果,纵然是阳春白雪,曲高而和寡,然因缺乏功用层面的考量,且没有深入民间社会作具体调查,故其心理预期和实际成效之间,存在很大的落差。耶墨二家要旨的近似:(1)博爱世人与兼爱天下(2)独一神观与鬼神有明(3)借助他力与义由外入(4)君权神授与上同下比(5)契约精神与周道夏政(6)人人平等与兼善相利(7)和平思想与非攻精神(8)耶墨二家相似的宗教组织及宗教精神。
今天大陆新儒家的某些学者,猛烈抨击儒耶对话内里包含的文化霸权主义,例如蒋庆就声称双方学者只注意到可以对话的一面,却回避完全冲突的一面,是死儒和活耶的对话,不是儒耶对话。赖品超:《大乘基督教神学--汉语神学的思想实践》,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2011年8月版。
且自清末以来,墨学得以回潮,其于西学或者基督教若合符节的近似,在当今中国现代化转型的特殊时代,非常有利于再度接引中华文明之外的优秀文化,而又不失中华文明自身的自尊和自信。秋风想结合哈耶克式自由主义和儒家伦理思想,重构儒家式现代秩序,并进一步提出儒家宪政民生主义,这基本上是当代大陆新儒家政治儒学的学术进路。